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

上传日期:2023-04-21 浏览次数: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偃师,河南洛阳的下辖区,因为发现二里头夏都,其历史地位、文化声誉日隆。为瞻仰“最早的中国”神秘面容,各地人们纷纷奔夏都遗址而来,一睹为快。

这里,发现中国最早的夯土墙宫城遗存、最早的城市干道、最早的二轮车遗迹、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所、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中华第一爵、华夏第一鼎青铜器等诸多宝贝,还发现一条“龙”,从夏商周秦汉唐宋一脉相承的正统意义上讲,它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中国“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堪为超级国宝。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这条“龙”即绿松石龙形器,2002年发现于二里头遗址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长约65公分,中部最宽4公分,全身由白玉和二千多片大小2~9毫米、厚1毫米的绿松石组成。

研究认为,它是祭祀礼仪用的龙牌,或者象征某种身份的权杖,无论其作用为何,都表明它主人身份的高大上,绝非普通人。

01 二里头:王都气象离开少林寺,从嵩山深处盘旋曲折的山路,一路朝西北方偃师而去,大约五十公里路程。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在嵩山与二里头之间的道路线上,布满密密麻麻的自然人文遗存,如永泰寺、古轘辕关、玄奘故里等,汉武帝、武则天封禅嵩山、李世民与王世充的洛阳争霸,以及史上有名的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皆发生于此。

进入偃师区,越接近二里头,原先山路十八弯,一转为开阔的伊洛河冲积平原,土地天然自带的雄大气象,于是渐次显现,提醒来客3800年前,这里是夏王朝都城。

偃师二里头,作为京畿王都,确为壮大,即便在区域广大的北方,都极少见。如果不是时代太过久远,凭它当年盛况,应可与气象万千的关中平原长安城、京都六朝北京城相媲吧。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二里头时代的夏王朝都城,在群星闪烁的古代中国,属于最亮的几颗。二里头文化及都邑成熟,标志中华大地由“满天星斗”式的古国并存,进入到“月明星稀”式的广域王权国家时期。

从之前多元化邦国走向一体化王朝,作为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遗存,二里头的文明底蕴通过商周时代王朝间的传承扬弃,一举成为华夏文明主干。

02 青铜器颜色:金黄色自二里头起,商、周、汉、魏、隋、唐等十三朝纷于此定都,作为政治核心王权的宫殿区,始由偃师一直往西,渐至伊洛黄三河开阔地,即大致今天洛阳市区。由此可见,偃师对于洛阳城的重大意义。

二里头遗址迄今三段考古发掘,收获颇丰,就建筑而言,如发现最早的青铜作坊,在宫城核心区发现多座夯土建造的大型宫院建筑群等。这些重要发现,深刻影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大量采用铜板幕墙、手工夯土墙及与之匹配的清水混凝土工艺。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博物馆夯土总量超四千立方米,为目前世界最大单体生土建筑。建筑材料与建造方式选择,彰显文脉传承对于大型文化类建筑的决定作用。实体夯土墙和仿青铜内外饰面,之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文化传承的影响,可见一斑。

博物馆古紫色铜板,与我们习惯的青铜器颜色:青绿,有较大差别,但与古代青铜器真实的颜色,比较接近。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今天我们看到的古代青铜器,之所以呈青绿色,是因为被埋地下上千年,经岁月洗礼,出土后表面又被氧化腐蚀而成。实际上,古代青铜器是金黄色的,当时称为“金”“吉金”,说明其贵重。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当然,根据合金含量不同,它还有橙黄、浅黄、灰白色,但大体以浅色为主,只经过岁月沉淀,其色趋深,才会接近如博物馆立面的古紫色。

如果说青铜器的金黄、青金色,是穿越千年回到过去的实物再现,那么红紫色则恰恰相反,更像金黄色青铜器历经使用,一直存于地表之上,并延续至今,于是变成更成熟的红紫。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朴之原 | 大型仿铜

对文化类建筑:博物馆、艺术馆、游客中心来说,仿古青铜器色的饰面,无论红紫、黄紫还是青绿,均可完美诠释建筑遗址的历史文化沉淀,让每位走近它的观者,触摸并感受每块板材都在述说一段青铜时代的文明演变。

03 青铜器肌理:饕餮纹中国铜器的发展,陕西发现最早黄铜残片,距今约6500年;甘肃出土的青铜刀,作为最古老的青铜器,距今5000年。

到二里头时代,青铜器打造了数千年,出现较大规模的冶炼作坊。二里头出土大量青铜器,便源于此,它们种类丰富,涵盖礼器、工具、兵器、乐器和装饰品。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二里头中华第一爵

其中,礼器有爵、斝 两种;生产工具有刀、锛、凿、锥、鱼钩等;武器有戈、戚、镞;乐器有单翼小铃,装饰品有兽面铜牌。

与绿松石中国龙有异曲同工之妙,二里头出土三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同样属于国宝中的国宝,它们长约15公分,宽约10公分,采用镶嵌工艺,堪称夏代“金镶玉”。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几块铜牌饰用青铜嵌绿松石,略微拱起的弧形铜胎上,几百片绿松石经数千年却纹丝不动,光洁依旧,两侧分别有两个半圆形穿孔,以便缝制在服饰上。

它用铜石共同组成兽面纹,眼型上挑,眼睛浑圆,与外在世界及相凝视者,对望三千多年。那么,它是谁?是狼,是虎?是牛,是鹿?是羊,是鹰?是鸮,是熊?而它似乎也通过眼神向后来者发问:你是谁?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兽面纹,又叫饕餮纹,乃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纹理,是中国青铜器最常见肌理之一,体现原始先民对自然神力的崇拜。考古发现最早的饕餮肌理,出现在距今五千年的良渚玉器中。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良渚玉器饕餮纹

商周之前,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周代之后,神秘色彩渐退,但龙和凤,仍是许多青铜器肌理母题。后来器皿出现更多图案化肌理,实际是从饕餮龙凤两大类衍变而来。

青铜器上饕餮纹,源于自然猛禽异兽,经过工匠创作,兽面肌理往往突出而夸张,尤其眼睛更是特别。饕餮纹装饰性强,常作器物主要纹饰,与古人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朴之原仿青铜 | 饕餮肌理

古代青铜器用铜锡合金材料,从前期以贵重金属身份,制作象征无上高贵的青铜礼器,后发展到兵器、日常生活器乃至家具。随着新材料的出现,以青铜为主的兵器、日用器在秦汉之后,渐渐被铁器、陶瓷器替代。

04 朴之原仿铜:肌理美青铜文化源远流长,经历史沉淀的青铜器颜色、肌理尤其饕餮纹,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符号,作为不可或缺的传统元素,被应用在(古)建筑及空间装饰中,成为一道极富底蕴的美丽风景。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朴之原 | 仿铜

朴之原仿铜,将人文沉淀的代表艺术情感、具有历史理性的铜肌理,通过加工提炼,经由新材料新工具,移植到现代与传统建筑、民宿民居和文旅景观表皮,形成或粗犷坚实、厚重刚劲,或自由奔放、清新飘逸的多元美学效果。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最后一个都城「二里头3800年前的夏都集成中国考古多项第一尤其中华第一龙」朴之原 | 大型仿木仿铜

朴之原仿铜,包括幕墙仿铜挂板、建筑内外仿铜饰面,以及小到栏杆大到立柱、雕塑、青铜器的仿铜建筑构件、器皿等,其肌理除饕餮纹,还有各种动物花鸟、云雷、波浪、瓦楞等,皆匠心精益、量身定制,原始质朴、丝丝入扣,带来远古、传统或潮流之美。

上一篇:鱼死了发硬可以吃吗-死后五小时不能吃(会滋生细菌)

下一篇:蛇泡酒里为啥不腐烂?蛇泡酒怎样保证健康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