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召科技(甬矽电子成立四年营收暴增10倍背后:科创板IPO技术来源遭前东家举报成败难料)

上传日期:2023-06-14 浏览次数:

一家成立区区4年的企业如今即将迎来冲刺上市的关键时刻。

2月22日上午召开的科创板上市委2022年第11次上市委会议中,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甬矽电子)将作为唯一一家首发企业受审。

甬矽电子成立于2017年11月13日,而在成立的第二年(2018年)甬矽电子的营收便已达到0.39亿元。

如此“火速”的增长背后,甬矽电子的实控人、大量创始员工及核心技术人员均来自长电科技(600584.SH)。

这种集体离职所带来的业绩激增,也招来了长电科技(600584.SH)的一纸举报信。该举报信称甬矽电子通过招徕长电科技离职人员运用长电科技的技术成果、商业秘密等进行使用并申请专利的情况。

如今,甬矽电子能否对其技术来源作出有效解释或将关系其此次IPO之行的成败与否。

值得注意的是,先前同样陷入专利纠纷的麦澜德IPO已然遭遇了上交所的暂缓审议。

营收跑步增长

作为一家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封装与测试解决方案的公司,甬矽电子成立仅4年有余,而之所以有底气向科创板发起冲刺,也来源于其报告期内高达340.53%的营收复合增长率。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甬矽电子的营收分别为0.39亿元、3.66亿元、7.48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9亿元、-0.40亿元和0.28亿元。

尽管2020年才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仅仅在2021年上半年甬矽电子的业绩便已再创新高。

2021年上半年,甬矽电子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6亿元、1.08亿元。

甬矽电子的主要产品分为系统级封装、高密度细间距凸点倒装(下称FC类产品)、扁平无引脚封装、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四大类别。

FC类产品收入曾在甬矽电子2018年至2019年间的营收中占据半壁江山。

2018年至2019年,该系列产品为甬矽电子带来的营收分别为0.32亿元、1.80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2.40%、49.25%。

值得一提的是,甬矽电子2018年主要的研发项目并未包括FC类产品,但是该系列产品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的问题也受到了交易所的关注。

“发行人成立时间较短即实现产品稳定量产的原因及技术来源,与客户认证周期是否匹配,主要研发项目及其支出与实现稳定量产的主要产品之间有何关系”,交易所指出。

甬矽电子以倒装工艺的原理技术较为成熟、厂房外购缩短建设周期等为由解释其快速量产的“秘诀”。

“一方面基于发行人管理团队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具备成熟的厂房等生产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基于发行人初期采取的市场策略,选择了数字货币领域的倒装芯片,降低了客户导入难度。发行人量产的技术来源均来自自主研发。”甬矽电子的招股书如此解释。

深陷前单位专利纠纷漩涡

事实上,甬矽电子的技术是否属于自主研发的争议已经遭到了相关方的指证。

2021年底,即甬矽电子向科创板递交申请后的不到半年,长电科技便一纸举报信送至上交所桌前,并宣称甬矽电子所递交的问询回复内容与实际不符,不具备申请发行上市的条件。

2022年2月14日,上交所披露甬矽电子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回复,与之一同披露的还有举报信核查函的自查报告,而在该自查报告披露后,甬矽电子也在次日迎来上会公告。

但这份举报信并非空穴来风。

甬矽电子的多名高管的确来自长电科技。

比如,2011年8月至2017年9月,甬矽电子的实际控制人王顺波曾任职于长电科技,并担任该公司的集成电路事业中心总经理等职务,而在离职不到2个月后王顺波便创办了甬矽电子并担任董事长。

同为创始人之一的徐林华则曾在长电科技担任销售总监等职务,其任职时间近20年,在甬矽电子成立后徐林华则是担任副总经理。

除此之外,甬矽电子的多名核心技术人员似乎也与长电科技存在关联。

据举报信显示,截至2021年5月15日,甬矽电子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中47.1%的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中27.30%的人员、专利发明人中84.21%的人员来自长电科技。

长电科技质疑这些技术人员来自于甬矽电子的从其内部的“窃取”。

对此,甬矽电子则以来自长电科技的员工比重下降为由否认这一说法。

“从2018年6月30日量产前到2021年5月15日,发行人来自长电科技的员工占全体员工比重自70.59%下降到34.40%。”甬矽电子表示。

不过,这一风波并未结束。长电科技还对甬矽电子的部分核心技术人员提出指控。

2021年11月18日,长电科技向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下称浦东劳动仲裁)针对甬矽电子的核心技术人员徐玉鹏等八人违反利益冲突政策和最基本的诚信和忠实义务的行为提起了劳动仲裁。

目前,由于长电科技的部分仲裁申请不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浦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据此,长电科技也已对甬矽电子的部分核心技术人员提起诉讼,迄今尚未有结果。

对于这一指控,甬矽电子均予以了否认。

“发行人对徐玉鹏等八人的往来邮件、办公电脑等进行了自查,均不存在将原单位的员工信息、客户信息、技术信息等商业秘密向发行人披露和使用的情形。保荐机构及发行人律师查询了相关人员的离职证明文件、查阅其离职后12个月的银行流水,相关人员未与长电科技签署有关竞业限制协议,长电科技亦未向其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相关人员亦不存在竞业限制义务。”甬矽电子的自查报告解释道。

尽管如此,但是长电科技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起了专利无效的申请。

事实上,除了技术来源的纠纷外,甬矽电子或还存在从长电科技手中带走客户的可能性。

长电科技称:“即便是入门门槛较低的封装领域企业,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研发、客户资源累积的初创期,才能实现盈利和持续经营。而甬矽电子为仅成立4年的公司,明显应该处于集中研发投入、客户群积累的初创期或成长期,但甬矽电子却实现了超高盈利,因此,其极有可能依赖于不断挖走的长电科技前员工所知悉的技术或客户资源”。

而从重叠的客户名单来看,这一指控不无道理。

据信披材料显示,甬矽电子的16家主要客户均为长电科技的客户。比如,第一大客户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从长电科技处采购封装测试服务。

对于客户重叠的问题,甬矽电子则认为是行业集中度较高所造成的。

“我国先进封装市场集中度较高,长电科技是先进封装市场最主要的供应商,而发行人是少数几家在先进封装领域布局较为全面的封测企业。因此,发行人主要客户与长电科技客户

存在重合难以避免,且符合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特点,具备商业合理性。”甬矽电子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甬矽电子主要客户名单中,只有宜芯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下称宜芯微)和北京燕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客户未与长电科技客户重叠。

但其中之一的宜芯微的终端场景却是应用于存在监管风险的领域——数字货币矿机类,其中包括比特币等。同时该公司还与甬矽电子存在着似有若无的关联关系。比如,甬矽电子的间接股东许文成又是宜芯微的实际控制人。

面对长电科技的种种指控,甬矽电子在上会现场或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答。

而对于这样一家可能涉及核心技术来源争议的公司,上市委是否会放行,市场正在等待答案。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上一篇:上海日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同比翻番,中国光伏组件商如何实现出口逆势增长?)

下一篇:深圳宏拓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郴州市抽查20批次管材产品均合格)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