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

上传日期:2023-04-23 浏览次数:

明明是后周世宗郭荣,宋朝以降为何会变成柴荣

《水浒传》第九回,林冲刺配沧州时,曾路经当地豪绅柴进的庄上,并前去拜访。柴进是谁,当地人是这么叙述的:"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大周柴世宗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周世宗郭荣,后周世宗被后世公认为五代十国第一英主,如果不是因为他英年早逝,那么统一天下的很可能就是周世宗。而也正是因为周世宗的猝逝,导致后周江山被赵匡胤篡夺。

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对后周宗室还算比较厚待,至少没有物理消灭,但为了展现宋朝的正统性,宋朝的皇帝们还是玩起了政治游戏,比如郭荣的子孙后代全被恢复本姓"柴",而后周世宗郭荣,也变成了柴荣。

尽管五代十国时期从来没有柴荣,只有郭荣。

一、后周世宗郭荣新旧《五代史》在介绍周世宗的时候都交代他"本姓柴氏"。

《旧五代史·周书·世宗本纪》:"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讳荣,太祖之养子,盖圣穆皇后之侄也。本姓柴氏。"

《新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

看起来好像没啥问题啊,姓"柴"嘛,后周世宗柴荣一直也是这么叫的呀。但请看两本书上的记载——"本姓柴氏"。什么叫"本姓柴氏",就是说他本来姓柴,但后来肯定不姓柴了。

比如《旧五代史》记载后梁太祖朱温就直接是"姓朱氏,讳晃,本名温";而对后唐奠基人李克用的介绍则是"太祖武皇帝,讳克用,本姓朱耶氏"。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朱温

说回周世宗,因为其自幼被过继给了姑父郭威,改名为郭荣,后来郭威建立后周因为没有儿子,死后就让郭荣继承了皇位。所以在郭威活着的时候,周世宗就叫郭荣,那么有没有可能周世宗坐稳皇位以后,自己改回柴姓呢?

也没有可能,这不是信口胡说,而是周世宗这一庙号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我们将庙号拆分开来,分为"周"和"世宗"。

1.郭氏之"周"先说"周",周是后周的国号,那么这一国号是怎么来的呢?这一点后周太祖郭威自己说的很清楚。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本纪》:朕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

郭威之所以用"周"为国号,是因为郭氏是周朝宗室后代,周武王的叔叔虢叔被封在西虢,西虢灭亡以后,其后代以"虢"为姓,因为"虢"与"郭"同音,所以渐渐的虢叔的后裔就用更为简洁的"郭"为姓氏。

简单来说,后周的皇帝姓"郭",是周朝后代,所以以"周"为国号。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郭威

那如果皇帝不姓"郭"呢,关于这点可以参照后唐和南唐的案例。后唐明宗李嗣源本本不姓"李",也不是李克用(当然李克用也是冒姓"李"的)的亲儿子,只是养子,其登基以后几乎诛灭了李克用和李存勖的子孙,但其至死也没有改姓,一直以李氏子孙自居,所以后唐的国号一直是"唐"并没有更改。

而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原来曾是吴国权臣徐温的养子,改名徐知诰,后来接手了徐温的事业,篡夺了吴国江山,因为其养父徐温曾是齐国公,因而徐知诰建国号"齐",等到后来徐知诰改名为李昪,自然得打着李唐的名号了,因而就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五代十国时期,养子之风盛行,当时的规矩是只要改姓成为别人的养子,就必须恪守宗法制度,奉祀养父一系的先祖。想翻盘可以,学习李昪。改姓,改国号,自成一系,那自然就可以祭祀本家先祖。而郭荣无论其活着还是死后,都是后周的皇帝,祭祀的是后周太祖郭威家的太庙。如果郭荣真的恢复本姓,那么其第一个要改的就是国号,但显然现有的纪录来看,周世宗并没有改国号,那就证明他也没有改姓。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后周与南唐对峙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用来佐证。显德五年(958年)周世宗横扫江南,逼得南唐皇帝李璟主动去帝号、割地求和,对后周称臣。李璟为了表达自己求和的诚意,特地改名"李景",为何改名?为了避郭威高祖父郭璟的讳,这充分说明世宗仍然姓郭。此事发生在显德五年,而再过一年,他就要去世。如果要改姓,那么他会不会抓紧时机在去世前改归本姓?

2、世代祭祀再来说"世宗",有人认为"世宗"这一庙号的含义是"统序自此转移",周世宗的后代为其选择这样的庙号正是说明周世宗改回了本姓。

其实恰恰相反,"世宗"的含义是表示帝王有大功于国家,值得世代供奉,这是为了体现周世宗的南征北讨、文治武功。不要说"世宗",就是比之更高一级的"世祖"都没有改变姓氏的功能。

东汉光武帝刘秀,与西汉后期的几位皇帝八竿子打不着一块,凭着赤手空拳打下天下,建立东汉,死后被追尊为"世祖",被拔高到与汉太祖刘邦一样的高度,然而东汉时期的人们从来不认为西汉与东汉是两个国家,至多觉得这是同一个国家的两个阶段。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刘秀剧照

虽然刘秀确实姓"刘",但他称帝以后,必须祭祀西汉的皇帝,尊奉西汉的皇帝为自己宗法上的父祖,而自己真正的父祖却不能得到刘秀的亲自祭祀,也入不了太庙,只能别据他处。

刘秀这样的功绩,顶着"世祖"的头衔尚且不能追认父祖(也是刘氏后代哦)。周世宗从起步上来说,继承的是郭威的江山,那不是他自己打下来的,区区一个"世宗"能显示他认祖归宗?

真要想认祖归宗得怎么干啊,还是参见南唐的例子,李昪一开始建立齐国的时候,打着的是徐温的招牌,所以太庙之中供奉的太祖是徐温,认为自己是徐氏后人。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周世宗

可等到他恢复李姓,就得尊崇唐朝的皇帝位祖宗,而唐朝原来是有太祖的,所以原来的太祖徐温,庙号就变成了义祖——这个庙号,放在这里的特殊语境下,就像是"义子"的"义"一样,分明在说自己跟徐温不是血亲。

3、亲爹当舅舅如果周世宗想要改回本姓,那也得把自己的柴氏祖宗往上几代追尊为皇帝,郭威即使不踢出太庙,也不能叫太祖了,得像徐温那样换一个。

然而周世宗并没有这样做,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当时周世宗的亲爹柴守礼还活着,如果郭荣真的恢复了柴姓,那么柴守礼应该是个太上皇,但柴守礼一直享受到的只是"元舅之礼",也就是周世宗把他当作舅舅一样对待。

事实上周世宗登基后居住在东京汴梁,而柴守礼却住在西京洛阳,"终世宗(郭荣)之世,未尝至京师。"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柴守礼不能去东京,因为宗法上他只是皇帝的舅舅,但即使是舅舅,依据朝廷礼仪,见到皇帝也要下拜。但从血缘上来说,他又是当今皇帝生父,亲爹给儿子下跪,于礼不和。因此,为了防止尴尬,父子俩自从儿子当了皇上,一直到死,再未见过面。如果周世宗认祖归宗了,还用得这么尴尬吗?

因而后周世宗一直是叫郭荣,从没有认祖归宗改为柴荣一说。事实上就连宋朝一些人都是这么认同的,司马光作为严谨的史学家,在他的《资治通鉴》一书中,当周世宗称帝前,司马光一律写作"郭荣"而非"柴荣";世宗称帝后,只称"周世宗",而不言姓氏,因为周世宗从来没有恢复柴姓的记载,所以司马光也就不能篡改历史,又为了避免政治争议,就用中性的"周世宗"来代替。

既然明明是周世宗郭荣,为何到了今天,我们只记得周世宗柴荣呢?这就要说到宋朝皇帝的政治游戏了。

二、赵宋王朝的权力游戏周世宗名叫柴荣,这样的说法是到了宋朝才兴起的,《旧五代史》成书于成书于宋太祖年间,而《新五代史》是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编撰的,这两部正史在当时能够流通,都必须有皇家的首肯,而赵宋皇家明知道周世宗叫郭荣,却硬要给人家改成柴荣,自然有他们的用心。

先说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的想法很简单,出于现实的需要,就是为了篡位后增强自己得位的合法性。刻意淡化郭威、郭荣父子之间皇位交接的痕迹,造成皇位是由姑父(郭威)传递给侄儿(柴荣)的假象,以此不承认周世宗继承皇位是通过正常途径交接的。当然宋太祖时代碍于距离后周太近,这样的改动还是比较小的。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赵匡胤剧照

而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时代,赵光义本身继位就是"斧声烛影",千百年来一直有人说他篡位,而当时的人恐怕更是窃窃私语。这时赵光义就又打起了周世宗的主意,从多角度对前朝史料进行大规模篡改。

这与周世宗叫什么有很大关系吗?大有关系。如果周世宗姓柴,那么他继承后周的江山就是异姓间传天下。既然柴荣这个外姓人能继承郭威的后周江山,那赵家人再夺走柴家的江山,也合情合理啊。这解决了宋朝篡位的合法性。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斧声烛影

再进一步,如果异姓之间都可以天下相传,那么赵匡胤的亲弟弟继承皇位,当然是再正常不过,这解决了赵家皇权"兄终弟及"的合法性。

到了宋仁宗朝,仁宗苦于没有子嗣,便想为自己攒点人品,于是做主为后周续香火,此时周世宗之子柴宗训的嫡系血脉已断,于是就从周世宗的本家旁支中找到一个柴咏的,封其为崇义公,"岁时奉周祀"。

柴咏接了这个美差,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他本人是柴氏子孙,但是现在是作为后周的后人,所以到底是要祭祀以郭威、郭荣父子为代表的后周皇族,还是作为后代单祭祀郭荣这个人?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周世宗剧照

如果选择前者,很可能触及当时的政治敏感。并且如果柴咏要祭祀后周,那要不要改名叫郭咏。最终经过思考,决定还是作为柴氏子孙祭祀周世宗得了,这样安全得多,而既然是柴氏子孙祭祀先祖,那周世宗再叫郭荣就太变扭了,不如改回柴荣,皆大欢喜。

经过赵宋王朝和柴氏后人的极力渲染,五代十国末期、北宋初年民间曾经广为流传的周世宗英雄事迹逐渐被宋太祖赵匡胤传说(三下南唐、三下河东等)所盖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世宗的形象也进一步淡化,姓名也多沿袭柴氏族人称呼,因此"柴荣"二字,反倒成了他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名号了。

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

赵匡胤为什么把后周改为宋朝,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朝,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公元960年,农历正月初五,赵匡胤受周禅让,登上皇帝宝座,定国号为宋,是故开封乃有宋都、宋城之名。但赵匡胤为什么定国号为“宋”呢?当然有其一定的道理。

说近因,就在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主柴荣因染病回师开封,因惑于“点检作天子”的传言,免去了与他有郎舅之亲的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而给了赵匡胤,另外还加了个检校太傅兼忠武军节度使的头衔。这忠武军驻节归德,其实就是归德军节度使。而归德即今商丘,乃古宋国所在地,一直到今天,开封东城墙靠南那座城门,因系通往商丘——古宋之大道,老百姓仍俗称之曰宋门。此“宋”乃赵匡胤坐上龙座之起因,故乃定国号为宋。

如果朝前数,说远一点的话,当是他尚未得志时的事情了。说的是公元947年,也就是后汉的天福元年的元宵佳节,赵匡胤上街观灯,巧遇国舅强抢民女,赵匡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了民女,而他本人却被官军团团围住,捉了起来关进大牢。他在牢中趁狱卒不备,打死狱卒,打开枷锁,越狱逃了出来,慌里慌张来到了开封城东南隅,躲进一座小庙——元帝庙的神像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追赶他的一班人马也来到了这座庙前,领头的差役正要下令进庙搜查,偏有一个小卒多嘴,说:“班头,你看这庙门上的蜘蛛网还好好的,肯定没人进去。”(这可能是另一段上天保佑赵匡胤的神话传说),班头查看了庙门,小卒说得果然不错,一班人没进庙就急着朝前追赶去了。

庙门外的话语,赵匡胤在庙里听得真切,他觉得追兵已远,就出了庙门,折头向北跑,再向东出宋门逃了出去,躲过了这一劫难。由此加深了他对宋门和元帝庙的印象。他即位后,改元帝庙为卧龙宫,当然也忘不了宋门,也许对他定国号为宋起了一定的作用。

柴宗训禅位时年方7岁,太后符氏继立也方旬日,赵匡胤的江山,其实就是后周送(宋)给他的。南宋灭亡后皇族改什么姓「夺了后周的江山又改了人家的姓氏宋朝到底意欲何为」

赵匡胤为什么把后周改为宋朝,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朝,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好多不懂装懂啊,宋朝命名是因为赵匡胤曾经当过宋州节度使,朝代一般都是以创立者以前的职位来命名的。像刘邦曾经是汉王;曹丕是魏王;司马炎是晋王;杨坚是随国公;李渊是唐国公。赵匡胤跟他们一样,因为当过宋州节度使所以用宋来命名。

上一篇:房间有鬼十大征兆 房子不干净有哪些表现(封建迷信)

下一篇:时事奇闻轶事小说,时事奇闻轶事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