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

上传日期:2023-04-23 浏览次数:

2021年9月18日,备受期待的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铭心妙相”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展出。展览由上海大学和河南省文物局主办、上海大学博物馆和龙门石窟研究院承办,这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国宝级文物首次在上海集中亮相,同时也是主办双方在文博领域战略合作框架下的首个工作成果。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禇晓波,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及参展艺术家代表任天进、黄渊青、翁纪军、韩子健、罗小戍等嘉宾和代表共计百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展览开幕现场展览揭幕仪式(前排:褚晓波、史家珍、刘昌胜、田凯、李明斌)

刘昌胜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龙门石窟进入上海大学,为全校师生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上海大学将进一步深化与河南考古文博领域的合作,坚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初心,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立德树人之根本紧密结合,不断增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培育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筑基铸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上海大学考古与文博学科及博物馆发展已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进步,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有大量优秀师资加盟,学科体系健全且发展均衡。当前,上海大学博物馆馆藏体系、专业力量、展览品牌、教育传播等方面均已呈现特色鲜明的发展之势,走在了国内高校前列。自2019年起,上海大学接连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专业、考古学本科专业,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了三星堆新发现祭祀坑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在致辞中表示,一段时间以来,龙门石窟研究院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利用与公众传播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次在上海大学推出的特展也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展览,古代文物与当代艺术交相辉映,是河南省文物局与上海大学开展的一系列合作的良好开端,之后双方将在考古发掘、研究阐释等文博事业发展领域持续互动合作。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河南省文物局局长 田凯

至美千年的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圣地,而且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它承载了千年历史风云和百年社会沧桑。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表示,整整一百年前的1921年,在河南省一个小小的仰韶村,中国现代考古学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由此开启了实证中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百年辉煌历程。一百年后的今天,上大博物馆举办“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以此向中国历代考古学人致敬。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进行现场导览

龙门石窟艺术的千年至美感动着我们,流失海外的中华瑰宝也牵动着我们的心。上海大学一直重视海外流失文物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今年11月14日,上海大学还将承办联合国“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守护文化遗产,上海大学在行动。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为史家珍院长颁发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聘任书

龙门石窟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对龙门石窟的发掘、保护和研究从未停止。最近,龙门石窟研究院启动了对龙门石窟最早的洞窟——古阳洞的数字考古工作,活动现场视频连线了龙门石窟古阳洞数字考古现场。随后,举行了兼职教授聘任仪式,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为史家珍院长颁发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聘任书。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艺术家任天进在作品前进行介绍

此次“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由27件龙门石窟研究院特藏和9位艺术家何成瑶、黄渊青、韩子健、罗小戍、任天进、宋钢、翁纪军、尹朝阳、张健君带来的16件当代艺术作品共同组成,通过对话的方式架起了传统与当代的桥梁,传统艺术被充满创意的策展理念重新诠释,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穿行的艺术盛宴。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展览现场

北魏书法、唐代造像、现代绘画、装置艺术.....龙门石窟的文物,是历史文明的见证者,是古代美学的珍贵遗存,也是后世艺术的灵感之源,形神气韵滋养了不少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在此上演一场别具一格的深度对话,呈现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传承与创新。

展览以专业性、艺术性为基础,以新颖的策展理念重新诠释传统艺术,策展人李明斌、马琳架起“对话”的展览骨架,打破展览的边界。从策展到设计,从诠释到体验,历史与现代在展览空间中交织呼应,艺术与文明的对话在此刻发生。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展览现场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石窟寺文物宝藏能延续千年,离不开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守护,展览特别展出海外回归的龙门流失文物,展现一代文博人的追索和努力。籍由上海大学文博专硕实习学生及美术、艺术管理、传播等跨专业跨学科学生参与策展全过程,对于理解“新文科”教育有着深刻意义。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位于九朝之都洛阳南郊,现存窟龛2300余座、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00多品、佛塔70余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也是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佛教造型艺术,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是中华书法之瑰宝。“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集有龙门特藏包含清秀奇逸的北魏造像与书法,宝相庄严的唐代造像,以及从海外回归的龙门流失文物。

展览现场: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参观贴士

/地址 /

上海大学博物馆

(南陈路333号)

/特展时间 /

2021年9月18日-2022年1月8日

/ 开放时间 /

8:30-16:30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因疫情防控需要,校园暂未对外开放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

龙门石窟的详细介绍资料,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扩展资料:

景点介绍

1、禹王池

进入龙门石窟景区,第一个看到的景点就是禹王池,池子不大,有许多锦鲤在里头嬉戏玩耍。池上写着“禹王池”三个大字,据说是为纪念大禹而修建。

2、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上香山寺的路特别陡,有很高的台阶。此外,香山寺里的山顶上有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别墅,它被一些植被隐约覆盖着。

3、白园

白园坐落在龙门石窟景区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园内主要小景点有听伊亭、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门石窟

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龙门石窟历史照片

龙门石窟的历史及简介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直至北宋。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碑刻题记二千八百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奉先寺中的卢舍那佛,据说是仿照武则天雕塑的。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

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扩展资料:

奉先寺里的主像是卢舍那大佛的坐像。这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通高五丈一尺多,单耳朵就长达五尺七寸。卢舍那是西天如来佛的报身像,也就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可是洛阳的老百姓却把这尊像叫成“武则天像”。据龙门山一带的群众说,卢舍那大佛就是以武则天为模特雕塑的。

传说,有一年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居住在东都洛阳的皇宫中。有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在一旁夸赞道:“梓童(皇帝对后妃的爱称)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暗暗高兴。她灵机一动,立刻抹开了眼泪。

高宗吃惊地说:“梓童为何如此悲伤?”武则天抽泣着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是一堆枯骨,有谁知道我的模样?”高宗说:“这有何难?孤命画工为梓童作幅精美的画像。”武则天撒娇说:“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纸,不能流传千年。”这下子,高宗可作难了。

想了半天想不出门道,只得问武则天:“依卿之见?”武则天嫣然一笑说:“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唐高宗恍然大悟,说:“这有何难!”于是命画工为武则天画像,又命人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奉先寺。准备工作就绪后,高宗命人选拔技术高超的石匠,按武则天的画像雕凿了一座大佛像。

为了把这座像雕得更精美,流芳百世,武则天还捐助了两万贯脂粉费。 大佛像塑好后,命名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语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为自己造字取名为“曌(读照)”,其意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

因此,这尊像不但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当地老百姓说不惯“卢舍那”这个词眼,干脆就把它叫作“武则天像”。直到今天,龙门街上的老百姓还是这个叫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门石窟

上一篇:长期憋尿对身体有影响吗

下一篇:黑子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温度急剧降低两千度(产生强气旋)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