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皇帝赐姓能改吗

上传日期:2023-04-23 浏览次数:

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皇帝赐姓能改吗中华文明的流传,离不开姓的文化,也就是姓氏的文化。姓氏是一个社会层面的符号,也是家族系统的血缘标识,代表古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自古有典籍《百家姓》,而事实上,中国的姓氏有一万多个,每一个姓的起源就是一段故事。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姓氏来源的一种特殊途径——古代封建君王赐予的姓氏。都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这姓若是皇帝所赐,表彰功勋,那是极其荣耀的。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时就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国都的设立。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或出于淮泗,或起于中原,都希望这个崭新的王朝能够定都洛阳,这样从地缘上与他们的家乡封地联系更紧密,同时也能效仿周王朝国祚绵长,因为定都关中的大秦历经二世就灭亡了。但这时候,有一个人面见刘邦,力排众议,而他的身份非常卑微,只是一个驾车的戍卒,他叫娄敬。

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皇帝赐姓能改吗娄敬目光远大,从地理方面分析了为何汉朝应该建都于关中,而洛阳地处中原腹地,一马平川,极容易被诸侯窥伺。王朝初建,百废待兴,这种疲弱的状态是绝对经不起任何动荡的,基于此,为保险起见理当在秦朝的基础上,建都于关中。而张良也认为,从对全国的控制力来讲,的确在关中建都更为妥当,刘邦一向尊重张良的意见,也就对娄敬另眼相看。“娄”与“刘”发音相近,为了表彰这位布衣贤士,刘邦特赐他姓刘,更名为刘敬。

另一个被刘邦赐姓的人是项伯,项伯代表的项氏原本是刘邦的死对头,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后,项氏一族也跟着溃散,而其中项伯因为在鸿门宴上帮助过刘邦,使得刘邦躲过了一劫,因而得到了刘邦的赦免,被赐姓刘。只是这些因由说出来就比较令人唏嘘感叹了,而这一支刘姓族人后来取繁体字“劉”中的“金”字改为姓金。

《隋唐演义》中,瓦岗山上有个很厉害的军师叫徐茂公,足智多谋,能掐会算,而他的历史原型为隋末唐初的名将李勣。李勣,本名徐世勣,早年在瓦岗山为翟让部下,后来李密为夺权杀死翟让,徐世勣悲愤之余厚葬了翟让,然而为了反隋依然为李密做事。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投靠李唐,徐世勣恪守人臣本分,依然坚守黎阳,最后以李密的名义向大唐交出土地民表,没有为自己揽半分功劳。李渊听闻,对徐世勣的品格甚为嘉许,特赐姓李,为李世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继位后,为避名讳改为李勣。

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皇帝赐姓能改吗李勣一生效忠的对象有多少呢?翟让、李密、李渊、李世民、李治,如果算上武氏被封为皇后代唐高宗掌权,恐怕还要算上武则天,而也正是在这位帝国将星陨落之后,武氏才敢真正地夺权。而最后,他的谥号中却有一个“贞”,即“贞武”。

明朝时,出了两位姓郑的名扬海外的大人物,一位是郑和,一位是郑成功。不同的是,郑和的“郑”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成功的“郑”是本姓,又受南明隆武帝赐朱姓,被称为“国姓爷”。

郑和原名马三保,作为战奴被派侍奉当时的燕王朱棣。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权即位,这位“三保太监”因功被赐姓郑(有一种说法,是与郑村坝战役中郑和立功有关),当然,原本的马三保作为有残疾的宦官,是不可能被赐姓朱了。后来因为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的功绩,郑和得以过继族中的孩子,这一支从此全部跟着姓郑。

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皇帝赐姓能改吗郑成功原名森,与父亲郑芝龙对隆武帝有拥立之功,隆武帝赐郑成功“朱”姓,还赐给了他“成功”这个名字。郑成功就有了“国姓爷”的称号,至于为何没有人叫他“朱成功”,恐怕是因为当时的明朝气数已尽,与其说是郑家效忠朱家,倒不如说是朱家靠郑家庇佑。再者,郑成功又是独立与荷兰殖民者作战而最终收复台湾,被称为“民族英雄”,后人还是以郑姓称呼吧。

并不是所有被皇帝赐姓都是一种荣耀,有的也是一种耻辱甚至是仇恨,即为赐恶姓。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来是男权社会,乾为坤纲,所出过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武则天。武则天为了得到权位动用过各种血腥的政治手段,打压对手的同时,也掩饰了世俗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轻视。她斗倒了原本的王皇后,将其族人赐姓“蟒”,斗倒了萧淑妃,将其族人赐姓“枭”,越王李贞起兵造反被称帝的武则天镇压下去,这一支李姓被赐姓“虺”。虺是传说中的大蛇,是能够修炼进化为龙的,此意是尔等虽未皇族,却大逆不道,不配再当龙子龙孙,就称为“虺”吧(《神探狄仁杰》中“蛇灵”杀手虺文忠便出自这一支)。可见武则天不但要消灭这些反对自己的人,还要在尊严人格上极尽打压。

归根结底,封建社会的制度决定一朝为一家之天下,作为维护统治的手段,赐姓就成为一种很典型的现象。

各位还听过哪些皇帝赐姓的典故呢?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行云织梦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皇帝赐姓能改吗

古人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为何古人还经常改自己的名字?姓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还有小名、别名、绰号、乳名等。广义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名称;狭义的姓名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人常说:“大丈夫顶天立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是,在古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更名改姓呢?

古代是一个王权社会,当时,但凡有一些能力的人都想要走上帝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在众多时代的洪流之中,明朝末期的起义活动最多。但是,在明末众多领导起义领导中,大多的起义首领用的都是假名字。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怕连累自己的家人。

毕竟,起义不是一件小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旦起义失败就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起义首领用假名字,一方面不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造势。

然而,在清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导也会使用一些有特色的名字,比如:洪秀全。

说起太平天国运动,相信对其都有一定的了解,毕竟,大家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在课本中学过关于这场运动的相关知识。而且,在众多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首领之中,洪秀全算是比较有名的。虽然,洪秀全在起义的时候,看不起前人那种躲躲闪闪的样子,但是,却不代表他不喜欢和前辈们一样改名字。

洪秀全非常喜欢改名字,正因为如此,起义军由上至下竟流行起一股“改名之风”。洪秀全原名任坤,小字火秀。因为,他在起义的时候假托天神的旨意,再加上,当时的上帝被称为“爷火华”,于是,他遂改名为了洪秀全。

当然,秀全这两个字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起的名字,这两个字不仅大有来头,而且,拆分开来还很方便做文章。

像是“三八廿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合在一起就是洪秀全要当皇帝。正是因为这些“字谜”,洪秀全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者,毕竟,古代对于鬼神之说还是非常的重视,所以,在众多字谜解释下,人们对于他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由此,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以及呼声都随之水涨船高。

当然,洪秀全他并不是只有这一个名字,根据史书记载,直到他去世之前,他还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打字谜。除了他之外,如:忠王李秀成,本名李以文,改名寿成,又改名秀成;赞王蒙得恩,本名上升,改名蒙得天,又改名蒙得恩;奏王赖世就,本名赖九,改名赖世国,又改名赖世就,可谓是十分盛行。

那么,为什么太平天国改名的人特别多呢?

古代人的思想并没有现在人的思想开放,在封建王朝起名字也都有诸多的忌讳,特别是帝王的名字,更是不能出现在其他人身上。此外,如果是双名,在大多情况下也是不可以使用的。正因为如此,很多的平民百姓都不得不改名。在当时,王是中国排名前三的大姓,但是,因为王字不能让平民百姓随便用,所以,当时很多王姓的百姓都纷纷被迫改为汪或黄姓。

除此之外,还有些人改名,是觉得本来的名字不雅。都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是平民起义,在古代社会有很多身份低微的平民无法上私塾,所以,起的名字大多都不太好听,都是自己的姓氏加上一些数字或者强、平等字。可能原本他们的父母给孩子起这种名字是希望他们好养活,但是,当他们当官之后便觉得大名不够响亮,不够稳重。所以,就顺势改了自己的名字,以求得自己的名字可以变得文雅大方一些。

古代时期的皇帝在臣子立功之后,除了给臣子赏赐金银财宝外,还会赐姓、赐名,以表示对臣子的看重,因此,洪秀全也非常喜欢赐名。他经常会将自己名字中的秀字赐给手下人使用,以表明自己对其的重视。早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是禁止结婚的,即使是已婚的男女也要分开居住,所以,有很多的将士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便会去收养一些儿童来当义弟、义子。由此,一时之间产生了非常多的改名人物。

更有甚者,有些人改名是因为一个特别的原因:单名。

汉朝的王莽认为双名不雅,便下令全国人民都把名字改成单名。但没想到的是,几千年过去之后,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很多加入到这场运动中的人,都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双名。当然,古代是讲究上行下效的,所以,在领导纷纷改名之后,小卒也要随之更名。

即便如此,在更名的时候,有人愿意,自然也有人不愿意。当时,军中有一名小卒名为李世贤,和侍王同名同姓。虽然,李世贤不在法定的避讳清单里,但是,这名小卒的领导却怕侍王知道自己和一个小卒同名同姓不高兴,从而迁怒于自己,所以,他马上下令让这名小卒改名字。

之后,这名小卒在得知此事后有一些气愤,便说了几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废话,就被不幸斩首了。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对名字以及上尊下卑的看重程度!

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皇帝赐姓能改吗

古代君王都非常喜欢改别人姓氏,赐姓和贬姓有什么区别?赐姓在古代是作为一种政治笼络的手段,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褒奖。同时赐姓也是姓氏的一个重要来源,帝王将某个新的或者现成的姓氏赐给某个族群,作为他的成员的姓氏,这就叫做赐姓。所赐的姓名可能为国姓,也就是皇帝的姓氏,也可能是其他的姓氏。

在先秦时期,赐姓这件事情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封建性质,也就是说帝王一旦将某一块地土赐予给谁,谁就会因为这块地的国名或者邑名为姓。然而在秦代之后,自信这件事情就不再具有封赏领地的含义了。一般意义的赐姓出现于以下三种情况:

1.安抚降将。

2.笼络外藩。

3.褒奖功臣。

而贬姓很明显就是不好的姓名赐予给别人,其实有一种对他人的贬低侮辱的感觉,大多数都出现在某位惹皇帝不高兴的人身上。通常这样而来的姓氏,要么是字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歧义,要么就是这个姓氏所代表的族群不佳,总之肯定不是什么好情况,就是了。

通常在古代姓氏是作为划分族群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旦改了姓氏,相当于就从原先的族群里面除名了,也就成为了外姓人。这件事情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也就算了。如果是放在大家族上,基本上被改姓的这个人与这个大家族无缘了。而带来的结果并不只是单单被家族出名,对于那个人说是一种极大的耻辱,他可能会被各种朋友也嫌弃,因为在古代封建时代,你拥有怎么样的姓氏,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身份象征,所以说如果是被赐姓固然是一件好事,虽然没有带来实际上的用处,但被贬姓,各种坏事也许就会接踵而来了。

上一篇:湖北怪村生一个死一个真相,湖北十大灵异村

下一篇:怎么发现dna是双螺旋结构的,dna螺旋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