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汉代墓,南阳战国墓葬

上传日期:2023-04-21 浏览次数:

众所周知,河南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同时河南也有着许多历史古都。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正统王朝先后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四个,分别为13朝古都洛阳、8朝古都开封、7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其中,河南南阳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同时也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境内分布申、吕、楚、邓等国;春秋战国时,南阳大部分归属楚国。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发现楚国墓葬,出土珍贵文物300余件,墓主人竟然是一位女性。

河南汉代墓,南阳战国墓葬事情回到2006年的秋天,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辖区内的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周边进行巡查,当巡查到仓房镇徐家岭时,从一位渔民口中意外得知一座古墓近期被盗。被盗古墓位于淅川县西南47公里的仓房镇郭家窑小组东南,当时人称此处为“凤凰头”,南距下寺、和尚岭大约4公里。经过仔细地勘查考古队员们发现,小山朝向水库的山坡上共有三座古墓(编号11、12、13号墓),而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被盗迹象。由于水深林密,人迹罕至,因此盗墓行为很难被人们及时发现,于是工作组领队立即上报了单位领导。在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后,南阳市文物研究所立即组建考古队,对被盗墓葬展开了抢救性发掘。经过勘探墓葬的规模十分可观,其中最大的一座平面呈“甲”字形,总长度接近20米,墓道宽3.2米,拥有一条彰显墓主人高等级贵族身份。

河南汉代墓,南阳战国墓葬在甲字形大墓墓口的正上方有盗洞,盗洞深大概有13米左右,但庆幸的是盗洞虽然很深,却没有直接进入椁室而是穿过了墓坑和墓道的连接处。众所周知,楚人有用青膏泥隔绝椁室保护墓葬的习俗,这样是楚墓经常出土丝织品、简牍和漆木器这样易腐朽的文物的重要原因。考古队首先对最大的11号墓进行考古发掘,在距离墓口2.7米处,墓壁四周出现了一个宽度为0.4米的台阶。考古专家据此推测11号墓应该属于战国时期,这是楚国贵族墓葬的典型特征。队员们继续向下发掘到5米时,出土了大量河卵石和碎石,很显然这些都是用来防盗的。考古专家表示11号墓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棺墓,墓道位于墓室东部偏北,墓道与墓室连接处被盗扰。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墓口东西长11.5米,南北宽10米,墓深10.5米,墓口至墓底有3级生土台阶,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

河南汉代墓,南阳战国墓葬墓室上部的填土为较纯净的黄褐色五花土,下部填土中夹杂卵石和碎石,而且填土都经过夯实。经过五十多天的考古发掘,考古队员们才清理完墓坑内的填土,当棺室出现时已经呈现腐朽的痕迹,木质的椁板早已腐烂。根据残疾推测,墓主葬具为一椁重棺,椁为长方形,东西长4.4米,南北宽3.7米,椁室内中部偏北处放置墓主的内、外二重木棺。虽然墓主尸骨早已腐朽,但大致可以看出墓主头向东,仰身直肢,双手交叉放于骨盆之上。11号墓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包括铜器、玉器、陶器、木器等各类文物共计300余件。青铜礼器主要放在椁室西南角,编钟、编磬放在外棺南侧,兵器放在椁室南侧,车马器散放在南侧棺椁之间。青铜礼器共计95件,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其中青铜鼎出土5件。在出土大批青铜礼器和兵器后,考古队员发现,11号楚墓竟然还有楚国葬俗中很少出现的殉人现象。

河南汉代墓,南阳战国墓葬根据墓葬的形制、规模和青铜礼器的数量等方面分析,墓主的身份等级比较高,根据西周礼乐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因此推测墓主为大夫级别身份。目前整理发现有铭文的青铜器2件,内容涉及蓬夫人及岁星纪年等,因此初步推断墓主为蓬夫人,身份应相当于大夫级贵族。原来,11号墓主人竟然是一位女性,除了记载器物主人的信息,铭文中还出现了与古老的“岁星纪年”有关的记载,使这件青铜鼎成为了这种早已不再使用的纪年方式唯一的实物证据。在随后的发掘过程中,人们发现另外两座墓葬同样保持完整,陆续出土了30多件珍贵文物。11号大墓的成功发掘,一个隐藏在水库之下的惊天秘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丹江口水库所在的南阳淅川,应该就是文献记载中楚国早期国都丹阳。出土于淅川县徐家岭11号墓,现藏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汉代墓,南阳战国墓葬

鄂邑长公主的墓址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建设,于2009年底开始对蓝田境内的工程建设用地进行考古钻探,共发现了3处史前遗址,4处古代墓葬群,共计70余座古墓葬,位于华胥镇支家沟村的这座大墓便是其中之一。

按当地流传已久的说法,这座墓的主人,是当年刺杀秦始皇的刺客荆轲。因为后世之人崇拜他的英雄气概,所以他的封土越筑越高。

但考古发掘的结论却推翻了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这座墓应该是一座高等级的汉墓,和荆轲没有一点关系。至于它的主人,负责大墓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段毅,通过翻阅史料,比对出土文物,锁定在了汉武帝之女,汉昭帝之姊——鄂邑长公主身上。     两件宦官俑锁定墓主身份

确定墓主人为鄂邑长公主的过程就像破案,考古专家必须在出土的3900余件组文物中寻找蛛丝马迹。

首先是封土的高度,按照《汉律》“列侯坟高四丈(大约相当于今天的9.2米)”的规定,这座10米高的墓葬,主人的身份至少是列侯级别。

而在墓内发现的五铢钱,通过比对得知,应为汉武帝元狩年间所制,这就将墓葬的时代上限大致锁定在不早于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 年) 。至于时代的下限,根据墓室“少砖”的修筑特点,应该在汉宣帝时代之前。

即使这样,符合条件的人仍然很多。直到两件宦者俑被专家从170余件陶俑中识别出来,墓主人身份的范围进一步被缩小了——因为这种陶俑,属西汉皇家专用随葬品,多发现于关中地区,一般不用于除皇室以外的大臣。

与此同时,关于墓葬内遗骨的鉴定也很快得出了结果——为一位成年女性,这一结论直接直接锁定了墓主人。

河南汉代墓,南阳战国墓葬

传说中的流沙墓中,一群美女围坐棺椁周围为啥成了重点?流沙墓只现于众多盗墓小说中,迄今为止,真正被发掘出来的流沙墓就是位于河南上蔡县的郭庄楚王大墓。

2005年,郭庄的村民发现有盗墓贼在附近高大封土进行爆破盗挖,村民立刻报案,河南考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该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座被遗忘了两千多年的楚国贵族大墓震惊面世,给世人打开了一扇尘封千年的大门。

郭庄楚墓是典型的流沙墓,考古专家把墓地打开发现有高达11米的细腻流沙包裹着整个墓室,在墓室的顶部放着6块重达几百斤的巨石,这些石头的周边都有锋利的边刃。在巨石下面放置着两副木质的空棺椁,其实这是两个假的疑棺,为了迷惑盗墓贼。

在两个空棺椁的下面才是墓主人的真正墓室和棺椁,在巨大的墓室里填充着高达3000立方米的细沙,这就是传说中的流沙墓。这种墓室的建造结构只现于古籍之中,后来逐渐演变为众多盗墓小说中的必写陵墓原型。

考古专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将郭庄楚墓的巨石和流沙清理干净,一座尘封了两千多年的墓室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实发现最多的并不是有多少陪葬品,反而是墓室顶部的众多盗洞,经过仔细分析,最早的盗洞居然产生在战国后期,也就是说在该墓地建成没有多久,就被守陵的人监守自盗过。

郭庄楚墓虽然被盗多次,有很多贵重的金银器、玉器早已消失不见,专家却从剩余的陪葬品发现了墓主人生前的地位极高,能够享受九鼎陪葬的绝对不会是楚国贵族,极有可能是楚国晚期的楚王墓葬。

墓主人的遗骸只剩下半边头骨,在墓室的四周散乱着很多青铜器陪葬礼器,令人蹊跷的是这些青铜器全部被破坏,而且都是人为刻意地砸碎。经过分析,这些被砸碎的青铜器应该是被晚期的盗墓贼破坏的,他们进入墓室,发现该墓早已被盗一空,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捣毁了墓室里所有的陪葬品。

真正令专家震惊的是在棺椁的周围整齐地围坐着一圈女性的骸骨,足有二十多具,她们应该都是楚王的殉葬人员,经过骨龄分析,这二十多位陪葬女性均为20岁左右,她们围坐在棺椁四周,身体并没有任何外伤,而且没有姿势和位置都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应该是在楚王下葬时候,服毒自杀后,被人摆放在棺椁四周的。

在郭庄楚墓里发现了1000多件文物,绝大多数都是青铜器,由于青铜器损坏严重,一些大型器物的碎片被送到故宫博物馆进行修复,据说修复一件300多斤重的鼎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郭庄楚王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谁呢?根据复原的青铜器上面的铭文得知该墓地的主人极有可能是楚平王的孙子,即使他不是楚王,也是当时楚国的最高贵族。郭庄楚王墓的建造实在是太过特别,甚至连防止盗墓用的巨石和细沙都是在离郭庄100多里远的地方运输而来。

郭庄楚王墓虽然利用了最为神秘的流沙墓来防止盗墓贼的光顾,只是没有想到无论什么样的防盗设施,都无法阻挡贪婪的人心。

上一篇:灰鹦鹉鹦鹉,灰鹦鹉奇闻

下一篇:在山上再造一个赣南,美丽赣江源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