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禵为什么不帮雍正,老八胤禩结局

上传日期:2023-04-21 浏览次数:

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问:老八胤禩势力明明最大,为什么康熙最后没有选择他,而是选择了势单力薄的胤禛(雍正)?

第一,康熙皇帝不选择胤禩,首先就是他的势力太大。

古代皇帝选太子,可跟当下西方选总统完全是两个概念。并不是你势力越大,你支持率越高,你就越容易获胜。恰恰相反,古代社会,由于皇权的绝对性,使得任何可能对皇权造成冲击的势力集团,都是皇帝必须要严厉打击的对象。尤其是太子,过早地形成集团,过早地形成“太子党”,更是皇帝严厉防范的。

胤禵为什么不帮雍正,老八胤禩结局

(康熙画像)

李世民就是权力太大,最后让李渊当了太上皇。后来安史之乱后,李肃也是因为权力太大,让李隆基当了太上皇。如果只是让皇帝当太上皇还是好的,多多少少皇帝可以保住一条命。有一些心狠手辣的太子,甚至为了早一天登上皇位,不惜干掉他老爹。安庆绪干掉他爹安禄山,史朝义干掉他爹史思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第二,胤禩结成庞大的势力集团,如果今后江山交给他,不利于清王朝的健康发展。

清王朝发展到康熙晚年的时候,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非常多非常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大量兼并土地,垄断工商业,一方面与民争利,一方面破坏国家税收。也就是说,穷了老百姓和朝廷,肥了这些大财团们。康熙其实是看到了这一点的。不过,康熙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平定国内(如三藩之乱)、国际(如噶尔丹叛乱)的各种动乱,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要让年老的他再实施改革,向既得利益集团开刀,他既没有那个精力,也没有那个胆量。而这个任务,康熙必然要交给后代。

什么样的后代最适合做这样的事情呢?显然而且只可能是胤禛(雍正)这样没有什么人际交往,又做事稳重严厉的人。而交给胤禩,他为了照顾那些支持他上台的人的利益,是绝对不敢动真格的。如果他有太多顾忌,不敢动真格,那么,既得利益集团,就像会蛀虫一样,很快就噬光大清的江山。

胤禵为什么不帮雍正,老八胤禩结局

(胤禩影视配图)

所谓的“仁君”,往往不会严格执法。而不会严格执法,往往会造成国家走向衰败。宋朝的宋仁宗是个典型的“仁君”,但是这个仁君的存在,也造成了宋神宗上台后,遇到的贫弱状态,所以才会有“熙宁变法”的产生。

第三,康熙皇帝直到死前,他都没有放弃把皇位传给胤礽的想法。

之所以会这样,一者,康熙是一个坚决维护“嫡长子制”的皇帝。二者,也在于康熙对胤礽过早去世的母亲的深情。三者,清朝皇室的尊卑观念是非常强烈的,地位非常低下的胤禩,无论如何都不能和身份尊贵的胤礽相比。偏偏是胤禩组织一个强大的集团,发起对胤礽的挑战,这是康熙一直耿耿于怀,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而胤禛不一样,前期他一直比较支持胤礽。胤礽被废以后,他也是站在胤礽一边。后来胤礽二次被废以后,虽然他没再站在胤礽一边,但是也没有组织集团。这可以说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胤禵为什么不帮雍正,老八胤禩结局

(胤禛影视配图)

由此可见,胤禩的所作所为,全是和康熙的想法背道而驰的。他做得越多,康熙越生气越猜忌越打击。而胤禛的做法,正不断地接近康熙理想接班人的状态。所以,康熙最后选择了胤禛。

(参考资料:《清史稿》)

胤禵为什么不帮雍正,老八胤禩结局

九子夺嫡中老八胤禩,人缘好、能力强、拥护者众多,为何会失败?历史上九死一生,凶险无比的九子夺嫡事件,在历史为拉下结束的序幕之时,我想大部分人都认为八阿哥会成为康熙皇帝的接班人。历史就是这样的玄幻,石破天惊。在朝堂之上,左右逢源,无出其右,架海擎天的八阿哥胤禩圈禁至死,四阿哥胤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我认为八阿哥失败的原因有三,一是声母身份低微,二是八阿哥锋芒毕露,三是八阿哥在九子夺嫡之中选错了竞争对手。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八阿哥胤禩的母亲是辛者库卫氏,因为八阿哥前期才情出众,同龄之中,表现突出,辛者库卫氏抬升为卫妃,母凭子贵。在封建社会衡量一个人的才能时候,特别是继承大统,母亲的出身先得尤为重要。太子一般都会优先在嫡长子中选择,古代嫡庶有别,即使嫡系当中没有合适,会扩大范围在庶系选择,庶系当中则主要看中母亲的出身,而八阿哥母亲辛者库出身,在后宫排位十分低,随便一个妃子估计都可以超过他。康熙选择太子储君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把八阿哥排除在外。

八阿哥心知肚明,他无法依靠母亲身份获得父皇的肯定,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博取父皇的青睐。他与朝廷官员交好,上至尚书房,下至县官。康熙帝第二次废除太子胤礽储君职位,提议文武百官推选太子合适人选,朝臣们不约而同地推选了八阿哥,这让政治嗅觉敏锐的康熙,坐卧不安。他知道第二个“太子事件”呼之欲出了。康熙皇帝旧事重提,借“死鹰”悉数问罪八阿哥的耳目心腹,大大地削弱八阿哥的实力。

八阿哥在九子夺嫡之中选错了竞争对手,他一直认为帮助父皇搬到太子胤礽,他就会成为储君不二人选。但是他没有想到,太子因为羽翼丰满,实力超过父皇,康熙皇帝才忌惮太子,有意除掉太子。他除掉了太子,替父皇铲除了心腹大患,转身他会步太子的后尘,也成为了康熙皇帝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终是不会有好下场。反观四阿哥胤禛在面对太子“烫手山芋”称病不理朝政,躲过康熙皇帝的猜疑。

胤禵为什么不帮雍正,老八胤禩结局

清朝"九子夺嫡"中,八王爷胤禩政治资源雄厚,为何最终会失败呢?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熙更是一代大帝,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之后平三藩,打击外来侵略者,无不显示他的文治武功。但是康熙晚年九龙夺嫡也让他伤透了心,九龙夺嫡最后的结果是势力大的八阿哥没有当皇帝,反而藏拙的四阿哥当了皇帝,究竟原因是什么呢?

八阿哥胤禩在老爸康熙活着时候,继位的呼声最高,八阿哥胤禩的交际能力特别强,当时的朝中大臣有一大半都非常中意胤禩。对于太子位置的争夺,八阿哥胤禩太过于热衷,有的时候为了群臣,他敢于顶撞康熙,这就意味着他敢于挑战皇权。康熙心里会想到,如果八阿哥胤禩当了太子,朝中还有这么多人支持他,自己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所以,潜意识中康熙就已经把八阿哥胤禩pass掉了,比如项羽能力大,力拔山兮气盖世,不一样失败了吗?

八阿哥最后输原因有三:首先就是八阿哥太高调了,有句话叫做高点做事低调做人,但是八阿哥一直都很高调,一点都不会藏拙,,八阿哥在朝廷中的名声极好,做事也比较圆滑,在民间就有人认为八阿哥贤良,这就很有问题了,康熙帝作为一代大帝,自己都还没死呢?儿子就这么着急肯定会不高兴啊,自然八阿哥离皇位也就越来越远了。这个和胤禛就没法比较。

胤禛此人你从来看不出他有夺嫡之心,他把自己的心事隐藏的非常深,而且胤禛办事比较牢靠,康熙晚年时候总喜欢同时安排几个阿哥一起去做事,每次胤禛都办的非常完美,自然康熙对胤禛的感受就比较深。

胤禛做人还比较狠,在宫中和地方都有自己的势力,宫中守卫隆科多和胤禛关系非常好,在地方上有年羹尧作为策应,从这里就能看出胤禛在军方的势力要远远强于八阿哥。

八阿哥是康熙眼中的红人,但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是由于太监的疏忽,把八阿哥送给康熙的鹰弄得奄奄一息,换言之,康熙认为八阿哥送自己半死不活的鹰是诅咒自己,是让自己早点死的意思,这也是康熙对老八的误解,也就是从送鹰事件起,康熙不再宠爱老八了。

失去竞争的优势后,老八没有沉寂下来,反而加紧支持同党十四阿哥胤禵上位,也就是说,八阿哥始终是四阿哥胤禛的强劲政治对手。一刻都没消停,当四阿哥胤禛(雍正)称帝后,老八又口无遮拦,不肯称雍正为帝。失败了还这么嘴硬,雍正这才对他以后进行了打击报复。

宫廷斗争中,往往强劲的政治对手都没有好下场,相反窝囊的或者能力不大的人,最后往往下场不错,比如汉献帝,刘禅和孙皓等人,虽然能力不怎么样,结果都不错。

汉朝的吕后和戚夫人,刘邦的妃子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吕后把戚夫人砍成了“人彘”呢?还不是戚夫人活着时受刘邦的宠爱,时时刻刻打压吕后,等刘邦死后,吕后还不好好报复一下吗?

八阿哥的下场和戚夫人的下场差不多,生前多荣光,失败后就有多悲惨。

雍正(四阿哥)做了皇帝后,雍正将与老八胤禩亲密之人尽行遣散,对胤禩予以孤立,并多次敲山震虎威胁老八。雍正处处刁难老八,胤禩(老八)本人也多次受罚,比如,雍正斥责老八监工不力,因为粉刷的油漆味太大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雍正让胤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在太庙前一昼夜。这不是当面侮辱老八吗?多大的一件事啊!

雍正时时刻刻想报复老八,时时刻刻想打击老八,不管做得好还是不好,老八总是不能使雍正满意,换言之,雍正和老八不对眼

最后,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雍正干脆将老八囚禁于宗人府,这还不算,逼着老八改名字,雍正想彻底打垮老八,让他永远消失。

胤禩(老八)在被数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打击还没有结束。雍正将老八打翻在地,然后狠狠踩上一脚。

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历数胤禩(老八)、胤禟(老九)、胤禵(老十四)等罪。他三人原来是一伙的,和老四雍正争皇位

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老八)罪状四十款,议胤禟(老九)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禵(老十四)罪状十四款,给老八定的罪过最大。九月初八日,据说胤禩因病死于监所,民间认为他是被雍正毒死的。 能力最大的老八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谢幕了。

上一篇:藏红花过期了能喝吗 保存藏红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下一篇:007上班制什么意思,一周7天不休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