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艾叶古镇,自贡艾叶滩介绍

上传日期:2023-04-21 浏览次数:

连日冬雨,今天早晨起床竟然艳阳高照,于是临时起意,约了几个朋友开车去艾叶古镇,去这个每一寸土地都饱含历史的地方,享受这难得的冬日晴天。

艾叶是我的故乡,是埋着我胞衣的地方。高兴或者忧伤时,我都喜欢去那虽然破旧但却温馨的青石路上走走,一走上艾叶横街那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我的心情便会平复下来,回到一个正常人的状态之中。对于我来说,故乡艾叶是一剂心灵的镇静剂,让我不会张狂,也让我走出忧伤。

自贡市艾叶古镇,自贡艾叶滩介绍站在镇口新建的观景台上,目光最容易看到的,就是那片巨大的青石滩, 这就是有名的艾叶滩,它是一个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大石滩,滩面平整,状似艾叶,艾叶镇据此得名。在民间,人们都叫它艾叶滩,艾叶镇是官方文件上的叫法,至于我,仍然叫它艾叶滩。

自贡市艾叶古镇,自贡艾叶滩介绍说到艾叶古镇,每一个对她稍稍有点了解的人,肯定会想到有名的艾叶大沱湾,绵延近一百公里的旭水河,延线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沱湾,艾叶大沱湾是最大的一个,也是最美的一个,这一沱碧水与它旁边的青石滩相互映衬,使这汪碧水更显明净翠绿,像一颗大大的翡翠,镶嵌在缓缓流动的旭水河上,这颗镶嵌于旭水河上的明珠,是旭水河有名的八里秦淮的起点,艾叶滩的形成,就是以它为依凭。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四川省百镇建设旅游类试点镇,艾叶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是自贡市千年盐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盐业文明保存较为完整的地方。

艾叶镇的历史可上溯至北周武帝时期(561——578年),大公井开凿之后,便有土著人依滩而居,那些依滩而居的土著人,是艾叶镇真正的先祖。

唐宪宋元和时期(713——820年),流经艾叶镇的旭水河两岸相继挖出大口径浅盐卤井26口,艾叶开始有食盐外输,引来购者云集艾叶,依滩而建的酒肆、驿站日渐兴隆,至北宋时,艾叶镇已初具规模。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随顿钻技术出现,流经艾叶的旭水河两岸井灶日增,其制盐工艺也以最为原始的烧柴草发展到夹杂用煤煮盐,来自荣县的燃煤开始以背、挑、驮及水运的方式运到艾叶滩坝分流各井灶所需并供少量民用,艾叶镇开始显现其物资集散地的特殊地位。

南宋乾道末年(1173)旭水河艾叶滩至汪家滩75公里航道逐渐形成后,艾叶滩便成为旭水河的千年盐运古道上第一个翻滩运输的集散码头,成为自贡市千年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叶滩,为国家危难时自贡的两次川盐济楚作出了特殊贡献。

从公元1173年艾叶滩至汪家滩75公里航道形成后,艾叶滩也开始走上兴旺繁荣之路。经过近千年的发展,艾叶滩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发展成一座独具特色的川南小镇。

自贡盐业兴盛千年,艾叶古镇也随之兴盛千年,在这千年的兴盛里,艾叶古镇留下了许多与自贡的盐业历史密切相关的文化景点,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探寻。

清朝初年,为减少转运,便于船只、木筏直接翻滩,艾叶镇于艾叶大石滩右侧开凿石槽,宽约2丈,长约2百米,以利船只竹筏过滩,这石槽艾叶人称“大槽口”,这个大槽口,留下了我太多的童年记忆,我在里面冲浪、钓鱼,还有每年冬末春初在里面洗一年家用的泡青菜,童年记忆中那时的水冻彻透骨,不似今天有微微暖意。

自贡市艾叶古镇,自贡艾叶滩介绍大槽口上面,是平康桥和平康堰,平康桥东南向西北走向。与平康堰闸、码头、船槽构成一套完整的交通水利枢纽系统。是清代康熙、光绪时代所建造的一套完整的交通水利枢纽工程。平康桥和平康堰修建时,正值清朝盛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盐业兴旺发达,盐运繁忙,艾叶滩最初只有码头,在艾叶沱湾上端入口,是当时荣州煤炭下运至贡井盐场的驳转点和自贡盐水路运的起点,为连接东西两岸陆路交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修建平康桥,平康桥为联石拱桥,拱梁梁架,4墩5拱,全长56.4米,宽6.4米,高8.92米。原为石板桥面,现为沥青砼。桥上石栏89个其中右边51个,左边38个。至今这一套水利交通枢纽工程保存完好并继续发挥着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开发保护价值。

自贡市艾叶古镇,自贡艾叶滩介绍艾叶古镇的横街、阳兴庙、李家桥、大码头…,艾叶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凹凸不平的青石路,这青石的路径,是陆地上的盐运古道,没有公路的时代,它是艾叶到贡井的主道,艾叶滩东源井等一百多处井灶的盐,一部分就是挑夫们从这里挑到贡井中桥,开始它下沱江、下长江、至湘楚的又一次旅途。

自贡市艾叶古镇,自贡艾叶滩介绍艾叶横街曾是艾叶的主街,它总长200多米,形成于清朝中期,由多个文物保护点组成。横街依沱傍滩而建,高低错落有致,串架结构属典型川南民居群落,是艾叶镇古老历史的见证,也是艾叶作为盐业及物资集散地历史的见证。这条今天看起来有些逼窄的街道,在历史上曾经商铺林立、百业兴旺,承担了艾叶古镇全部的繁华。

作为旭水河最大的原盐和盐业物资集散地,艾叶滩的水码头是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艾叶的码头由上、下两个码头构成,占地面积650平方米,是古贡井最大的码头,也是贡井地区现存最完整的盐业交通运输工程,下码头因为比上码头要大,被艾叶人称为“大码头”,大码头上面约一百米的青石台阶,被几十代盐运工人的草鞋踩得凹凸不平,无声地诉说着艾叶悠久的盐运史。

自贡市艾叶古镇,自贡艾叶滩介绍去艾叶游玩,东源井古盐场是应该去的地方,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东源井为代表的一百多口井灶,为艾叶历史上的兴旺繁荣提供了经济支撑,东源井古盐场,是自贡市盐井低压采气,气、卤同采的典型代表。该古盐场由古盐井、古采气工艺、古木质天车碓房、大车(牛拉车)、两台电动卷扬机车、古木质机车房、过江房、古车心(卷扬提升)、石输气沟道、柜房等构成。东源井古盐场之古井历经百年,高产稳产天然气,迄今已采气7亿立方米,现日产气3万立方米,可谓“气井之王”。正因其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和奥妙绝伦的采气工艺技术堪称“举世无双”,它所具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较完整的实物观存。

在艾叶的正街,街边有一座石头砌成的楼房,名叫天宫堂,它建于明末,据说是魏忠贤的追随者为他建的生祠,在魏忠贤权倾朝野时,各地的地方官为了讨好他,多有为他建生祠者,想不到,我家乡竟然也加入了这个丑陋的队伍。天宫堂是过去艾叶街道办事处的所在地,现在这里是自贡小三绝之一—百年龚扇的一处生产基地。

在艾叶雷公坡,有24座墓葬,环形分布于一马鞍形低丘的一面缓坡上,艾叶人都称为“蛮子洞”。各墓葬形制接近,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墓道为露天式,顺自然坡势横向垂直于山体,墓葬底部的整体特征是内高外低,向外倾斜。墓室两壁保留有开凿崖墓时架设碓架的不规则圆孔。门廊位于墓道与墓门之间,平面呈梯形,墓门两重递缩式,立面均呈长方形。第一重门门楣正中阴刻一组菱格纹、三角纹组合图案,两端为一组二联对置三角纹,墓室右壁上可清晰看见双鱼、刀剑等图案。该崖墓群是自贡市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汉代崖墓,对研究东汉时期自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丰富了川南地区崖墓类型资料,对于四川地区的崖墓研究、区域美术史、思想史、科技史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艾叶以她的美丽风光吸引了众多文人的观注目光,诗人陆游在摄荣州知事时,在诗作《入荣州艾叶境地》中吟到:“长筒汲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旁”,对艾叶卓筒井的工艺生产作了形象描述。当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有众多作品以艾叶山水作为创作背景,这些发于全国各地的小说,使艾叶山水之美传之八方。

每次离开艾叶,我都会趴在公路边的石栏上,望沱湾里的一汪碧水,那条我曾冲过浪的石槽不见了,上游闸水淹了它的激越,使它成了水平的一汪。还有那满河的鲹鱼也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也不知小石包下的盘海是不是有那么多?是不是还有那么大?还有那青石滩,远不是我童年时那么干净平坦,今天的小孩可还愿意躺在上面望着满天的星星做和我一样的梦?

艾叶,我的故乡,我的胞衣之地。

感谢艾叶的父母官们,保护了这个浸满盐业历史的古镇,保护了一个游子的乡愁。(李开杰)

编辑:廖凌

上一篇:十大最恐怖的杀人鱼盘点

下一篇:互联网考古出版物小红书给快手上了一课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