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洵要严厉批评管仲,管仲买鹿

上传日期:2023-04-20 浏览次数: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你管仲,凭什么能安心死?)”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在自己的《管仲论》中对管仲的批评,这又是为什么呢?

管仲生活在春秋时期,是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相国。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推行改革,实行了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日渐强盛起来。后来齐国打起“君王攘夷”的旗号,对外抵御戎狄,对内九合诸侯,齐桓公威望达到顶点,成为天下的霸主,成就了齐国的一段高光时刻。这其中,管仲的功劳很大,甚至不夸张地说:管仲的超强能力占了大部分因素。因此,历代史学家都对管仲赞誉有加,连孔子都赞叹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若无管仲,我们都已经被野蛮人同化了)。

可是,在管仲死后,齐桓公开始任用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小人,齐国很快由盛转衰,最后桓公一个人在深宫中凄惨地死去。此后多年,齐国国无宁日,动乱不断,不再有往日的风光了。

苏洵认为:齐国的衰落,主要责任在于管仲。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拿春秋时期另一个霸主晋文公作为比较:晋文公的个人能力不如齐桓公,可他死后,晋国的霸主地位还能维持上百年。苏洵说,这是因为晋文公留下了很多老成持重的老臣。而反观齐国这边呢,管仲一死,齐国的中枢就迅速被一群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人们占据了,这能不衰亡吗?这里当然主要是因为齐桓公个人贪图享乐、骄傲自满,但苏洵认为,管仲也有很大责任,他虽然在死前告诉了桓公哪几个人能力不行,却没有给桓公推荐贤人来接替自己,导致桓公还是无人可用,这样根本就没解决问题啊!也难怪他发出“你管仲,凭什么能就这样死了?”的批评了。

我个人觉得,苏洵在这里,是在批评管仲没有推荐鲍叔牙接替自己。不过从历史上看,齐桓公是不太听鲍叔牙的话的,可能管仲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吧。那么,你觉得苏洵的批评有道理吗?

为什么苏洵要严厉批评管仲,管仲买鹿

为什么苏洵要严厉批评管仲?因为管仲在临死前未能荐贤自代,以致在他死后齐国发生了内乱。

管仲是历史上的名相之一。他辅佐齐桓尊公周室,攘夷狄合,九诸侯,一匡天下。他的功绩一向被人们称道,连对他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对于这样一个典范人物,苏洵独能从其不能推荐贤人这一要害之处进行评说,其立论新奇,合乎情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的去世往往会给国家带来消极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这种例子在历史上是不罕见的。因此,苏洵的见解是正确的。

扩展资料:

苏洵在《管仲论》中,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文章细致分析了齐国内乱的人为因素,认为表面上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导致,实为管仲死后,无贤人执政,并批评了管仲临死前没有荐贤以代为“不知本”。

同时以晋国在文公死后有“老成人”执政为例来对照论述还以史荐蘧伯玉、萧何荐曹参作对比证明。全文析理精细,反复对比,层层深入,笔锋流畅犀利,见识独特,很有说服力。

为什么苏洵要严厉批评管仲,管仲买鹿

苏洵为什么指责管仲不懂治国之本苏洵认为管仲不懂治国之本,临终未能推举贤能来代替自己,导致齐国在桓公去世后发生了一百多年的动乱,以此告诫当政者吸取教训,选贤与能以防奸臣作乱。

上一篇:棺材里出生的孩子小说,一个小孩背着棺材的小说

下一篇:自然科学体系(自然科学理论创新)

免费获取您的专属营销方案

验证码